建筑與施工機械_砼泵車主液壓系統故障
某公司的IPF-85B型砼泵車在路橋施工泵送大方量砼時突然出現故障:泵車在無負荷泵送時發動機轉速自1800r/min降至l500r/min;在主液壓缸換向時發動機轉速又降至1100r/min,此時臂架管即使在水平狀態,砼也泵送不出。
該機的主液壓系統原理如圖A所示。有人認為故障是發動機動力不足和主泵內泄引起的。為此,先對泵車進行了道路試驗,結果泵車在60km/h情況下仍能持續行駛,說明發動機動力良好;又將該機主油路進行強制升壓,即關閉手動逆轉閥4,主液壓系統壓力可達到28MPa,與規定壓力值相符,于是否定了主泵出故障的可能性;最終確認故障應在主油路的液壓元件上。
可以引起泵送時和主液壓缸換向時發動機轉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如下。
①減壓閥輸出壓力太低,減壓閥9的標準輸出壓力為21MPa,主泵壓力油經減壓閥后通過先導換向閥16控制升壓閥15換向,從而使閘閥換向閥14和主換向閥5換向。當減壓閥輸出壓力降低后,不但影響液壓系統對蓄能器12的充壓能力和速度,而且使升壓閥換向遲緩,導致主液壓缸6的活塞到位后換向不及時,進而增加主泵的負荷,表現為換向時發動機轉速下降、油壓上升。
②蓄能器氮氣壓力不足蓄能器的標準氣壓為7MPa,其主要作用是建立一個預壓,以保證閘閥液壓缸13先于主液壓缸動作,并保證閘閥換向閥和主換向閥迅速換向。氮氣壓力降低后(一般低于5MPa),液壓系統預壓力降低,因而在每次升壓閥換向后,來自主泵的壓力油必須首先對蓄能器充壓以彌補壓力損失,在給油路充壓過程中由于閘閥換向閥和主換向閥不能及時動作,導致主液壓缸和閘閥液壓缸不能及時換向,致使主泵負荷增加,因而出現了換向時發動機轉速下降的現象。
③活塞引拔閥內泄活塞引拔閥10的作用是拉出砼缸活塞桿,當其出現輕度內泄后,主液壓缸無桿腔和有桿腔的壓差下降,主液壓缸動作過程中阻力增加,使主泵負荷加大,導致泵送時出現發動機轉速下降的現象。
④主換向閥節流孔不暢通節流孔的作用是平衡主換向閥5兩邊的壓差,以緩沖主換向閥換向時的沖擊力。節流孔不通暢可使兩邊的壓差變得很小,從而使主換向閥換向遲緩,引起主泵負荷增大,造成主液壓缸換向時發動機轉速下降。
⑤升壓閥閥芯、閘閥換向閥閥芯或主換向閥閥芯被卡 由主泵來的壓力油經減壓閥后一路使升壓閥動作,另一路給蓄能器充壓,并在升壓閥動作后促使閘閥換向閥和主換向閥動作。一旦閥芯卡滯,就會造成換向遲緩,引起發動機轉速下降。
根據上述原因進行一一排查,最終發現故障是主換向閥閥芯卡滯造成的。該閥芯是由一大閥芯及一鑲嵌的小閥芯組成,其結構如圖B所示。
在拆檢過程中,首先發現閥芯左右推動不靈活,用銅棒輕輕振出后,發現閥芯表面均磨損正常,但彈性柱銷3 一端有半片高于另外半片且與閥芯表面齊平,有明顯摩擦的亮跡,而柱銷另一端是陷在閥芯內。在閥體內表面與柱銷對應區域也有一道明顯的光亮的滑動軌跡,輕輕振動閥芯后彈性柱銷掉出半段斷片(如圖B中4所示)。由此斷定是柱銷的斷片引起的故障,因為柱銷斷片在閥芯左右移動中始終存有脫落的趨勢,因而引起與內壁摩擦,造成兩種后果:閥芯換向時卡滯,導致換向遲緩,引起發動機轉速下降;閥芯換向后由于斷片卡滯而移動不到位,造成主油道供油不暢,油壓非正常地升高,也就是主液壓缸換向過程中發動機轉速下降。這兩種推斷后果與故障癥狀相符。在清除了半段斷片后還對閥芯及內壁進行了修磨,使閥芯裝上后用手推動感覺比較輕松。裝配完后進行試機,無負荷泵送時上述故障現象消失,發動機轉速差始終在±50r/min之內,主液壓缸工作頻率也恢復正常;進行砼泵送試驗時,在泵送了500m3砼后,液壓油溫度上升到50℃的情況下各系統的工作仍正常。這些都說明,此次故障的根源是彈性柱銷的斷片脫落。